
(健康时报记者 刘静怡 杨林宋)8月13日,社交平台上一则短视频引发关注:一位网友爬山游玩时,突然发现脚部渗血,去医院就诊是蚂蝗吸血所致。许多网友表示,“蚂蟥为什么这么吓人?”“不敢去山里玩了。”
蚂蟥学名水蛭,分为旱蚂蟥(山蛭)和水蚂蟥(水蛭),以吸食人畜血液为生。“蚂蝗在咬人时会分泌水蛭素,这是一种抗凝血物质,能够防止血液凝固。对多数人来说风险较小,可能仅局部出血。但凝血功能障碍者(如血友病患者、服用抗凝药患者)或血小板异常者可能出血量较大,需密切观察止血情况。”8月14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许晓文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被咬伤后还可能存在一定感染风险,需规范处理伤口,如果出现发热、伤口红肿、化脓等症状加重,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在视频评论区,不少人表示女生经期去山中,血腥味容易吸引蚂蟥,这一说法有科学道理吗?“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女性处于月经期会增加被蚂蟥叮咬的风险。蚂蟥主要依靠感知宿主呼出的二氧化碳、体温热辐射、震动和体表的化学物质(例如汗液中的氮元素)来寻找宿主。”许晓文表示。
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樊一斌同样表示,目前没有临床证据能够证明月经期的血腥味会吸引蚂蟥,蚊子也是一样。“在夏天,人体出汗时温度升高,可能会吸引蚊虫叮咬。但月经期会吸引蚂蟥或蚊虫叮咬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在我国,水蛭病的发病季节以夏季为主,秋季次之。《中国大陆人体水蛭寄生虫病的地区分布与危害》研究显示,国内人体水蛭病发生与人群生饮池塘、山溪生水,在池塘戏水、游泳、捕鱼,在有水的田间劳动或在林间从事伐木、采集工作有关。
樊一斌表示,被蚂蟥叮咬后,除了局部出血、肿胀等,可能会因接触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继而引发传染性疾病。“视频中女生的裤腿已湿透,在山水边游玩时,应注意涉水区域是否安全。”
“蚂蟥确实可能会通过衣物缝隙(如袜子、冲锋衣拉链等)钻入吸血,因此需穿戴密闭性好的装备多层阻断。在户外应减少皮肤***面积并将长裤扎入袜子中,减少缝隙;可选用含有避蚊胺、派卡瑞丁、柠檬桉油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涂抹于外露的皮肤和衣物上;注意避开雨后草丛、溪边腐殖质区域,尽量行走在步道中央,避免长时间停留。”许晓文提醒。
(责编:荆雪涛)
本文由作者笔名:都市女 于 2025-08-15 10:48:24发表在本站,非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dushinv.com/news/9409.html
最新研究:20年间全球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近乎翻倍2025-11-19
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调整:地贫、桥本等疾病标准放宽2025-11-19
黄奇帆:中国制造业正经历新格局下的三大转型2025-11-19
潜意识、负面思维、系统失衡……“心病”从何而来?2025-11-19
医生被AI换脸用于虚假宣传,网信部门高压严管2025-11-19
寒潮预警连续发布,外出重点护好头和颈2025-11-19
一到冬天总感冒,可能是你的鼻腔先“破防”了2025-11-19
我国仿制药产业经历变革,国产仿制药进入“抢滩时代”202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