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人痘术的科学内涵与当代价值研究发表

时间:2025-08-15 10:48:21点击:17健康头条

作为人类历史上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天花曾对人类文明造成威胁。我国古代人痘接种术(简称“人痘术”)为抗击天花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现代对抗传染病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浙江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傅传喜教授团队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发表了相关研究。8月13日,傅传喜教授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解读这一免疫技术的科学内涵、历史价值与当代启示。

\

“中国古代人痘术绝非偶然的经验积累,而是一套逐步成熟的免疫防治体系。”傅传喜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揭示,人痘术是将天花患儿的痘浆或痘痂通过鼻腔接种给健康婴幼儿,以预防天花的技术,其历史可追溯至至少明代中后期,最初以江西为中心向长江流域扩散,至清代迎来发展黄金期。因皇室种痘有效后,将其推广至蒙古地区。人痘术由此从民间医术上升为国家防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古代传统医学实践中诞生的“人痘接种术”蕴含科学内涵,具有重要当代启示。在现代疫苗学视角下,人痘术诸多环节展现了先进科学性。傅传喜教授从技术细节展开解读:“从痘衣法、痘浆法到痘痂法,人痘术经历了不断优化的过程。”

人痘术本质是减毒活疫苗技术,以鼻腔接种方式,将天花患儿痘浆或痘痂给予健康婴幼儿,诱发轻微可控感染,从而获得对天花的特异性保护。“这种鼻腔接种策略极具科学性,”傅教授解释,“天花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黏膜传播,鼻黏膜接种能在病毒侵入的‘第一道防线’诱发免疫应答,这与现代鼻喷疫苗的研发思路不谋而合。”

以健康小儿身上连续传种7次以上的痘痂为痘苗,符合现代减毒活疫苗制备原理,传代大幅降低毒力,增强安全性与稳定性。“这与现代减毒活疫苗的制备原理完全一致,”傅传喜教授补充道,“20世纪我国研发的天坛株天花疫苗,正是延续了‘痘痂传代减毒’的思路,其免疫原性显著优于国际同类毒株。”同时,人痘术是中医理论与免疫实践融合的典范,传统“胎毒-时气”与现代传染病概念相呼应。

“我国人痘术对当今公共卫生具有积极借鉴意义。”傅传喜教授认为,深入挖掘和传播人痘术历史,有助于把握我国公众在中华文化背景下的疫苗认知逻辑,为制定文化适配策略提供依据。而鼻腔接种优势突出,是解决针头恐惧、提高接种意愿、有效阻断呼吸道病毒传播的重要技术方向。(朱晓娜)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