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家企业竞逐第十一批国采,国家医保局提示理性报价

时间:2025-08-07 10:48:17点击:0健康头条

8月5日,国家医保局公布了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信息填报工作的最新情况,并提示各企业做好自身成本收益核算,科学研判市场竞争格局,坚持理性报价、诚信经营。

“强调理性报价是一个转折点,意味着集采药品的质量与价格并重,医药行业也正逐步从低价竞争迈向优质优价的新阶段,但这一过程需要时间。”8月6日,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

本次集采共纳入55个拟采购品种,据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统计,共480家企业提交了相关药品的资料信息,平均每个品种有15家企业。其中,二羟丙茶碱注射剂、头孢唑肟注射剂、法莫替丁注射剂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三个品种,分别有45家、43家、40家企业参与申报。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注意到,在2024年第十批国采中,仅有2个品种的竞标企业超过30家,按照第十批国采规则,申报企业中最多能有10家入围。在金春林看来,今年部分品种的竞争相较去年更加激烈,因此价格对于药品中选可能仍会起到一定作用,但向质量导向转变的整体趋势已明确。

8月6日,中国药科大学医药价格研究中心主任路云教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遏制仿制药价格过度内卷,提示投标企业理性报价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回归集采“提质控费”的初衷,通过制度化约束避免低价恶性竞争,使价格更加符合市场规律与药品价值;二是为企业留出合理利润空间,保障其质量与创新研发投入,推动产业良性发展;三是增强公众信任,合理的中选价格不仅能确保药品质量与供应稳定,也有助于消除公众对集采药品的疑虑,提升政策的认可度。

“集采规则优化对医药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不仅要管控质量,生产合规,做好全流程质控,同时主动承诺质量保障,还需通过精细化管理、成本控制、供应链本地化以及智能制造等多项措施提升效率。”金春林补充道,品牌建设、差异化布局等对企业来说也十分重要。(记者 杨林宋)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