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0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根据近期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和风险研判,发布“夏季预防食源性疾病的风险提示”。
预防毒蘑菇中毒:
不采食不熟悉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
随着降水的增多,南方部分地区进入毒蘑菇中毒高发期,近期报告最多的毒蘑菇为见手青,导致死亡的主要是致命鹅膏,中毒原因仍以误采误食为主。由于有毒蘑菇与无毒蘑菇外观相似,难以辨别,最好的预防措施仍然是不采食不熟悉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
谨防有毒植物及其毒素中毒:
注意甄别外观相似的果菜
夏季是植物生长旺盛的季节,也是有毒植物中毒的高发期。比较常见的有毒植物包括有毒野菜、曼陀罗、乌头等,贵州等地区要特别防范马桑果中毒。由于一些有毒植物与可食野菜、野果外观相似,采食时一定要注意甄别,不采食不熟悉或不认识的野生植物;即使是一些可食的野菜野果,一次进食量也不要太大;用乌头炮制和使用药酒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防控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食物煮熟煮透
夏季温湿度高,为微生物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常见致病菌包括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产气荚膜梭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其中,畜禽是沙门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的天然宿主,副溶血性弧菌是水产动物中常见的污染菌,产气荚膜梭菌、蜡样芽孢杆菌在土壤和环境中广泛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甚至存在于健康人的皮肤和口咽部。因此,预防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关键是在烧熟煮透(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并维持1分钟以上)的基础上防止交叉污染,集体供餐单位(学校食堂等)还要确保制作好的食物在安全的温度下储存和运输(65℃以上或4℃以下)。
防范农药中毒:
食用前彻底清洗
夏季也是瓜果蔬菜采摘旺季,由不规范使用农药和残留引起的中毒也时有发生。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离不开农药,但每种农药都有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施药至农作物采收前的最短间隔天数),只要科学规范使用就是安全的。因此,预防农药中毒,需加强科普宣传,使果农菜农知晓农药残留的危害和安全使用知识。同时,消费者在食用瓜果蔬菜前需彻底清洗。
(责编:荆雪涛)
本文由作者笔名:都市女 于 2025-07-12 10:48:13发表在本站,非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dushinv.com/news/9079.html
最新研究:20年间全球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近乎翻倍2025-11-19
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调整:地贫、桥本等疾病标准放宽2025-11-19
黄奇帆:中国制造业正经历新格局下的三大转型2025-11-19
潜意识、负面思维、系统失衡……“心病”从何而来?2025-11-19
医生被AI换脸用于虚假宣传,网信部门高压严管2025-11-19
寒潮预警连续发布,外出重点护好头和颈2025-11-19
一到冬天总感冒,可能是你的鼻腔先“破防”了2025-11-19
我国仿制药产业经历变革,国产仿制药进入“抢滩时代”202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