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暖花开,许多人喜欢在踏春出游时挖野菜尝鲜。但野菜虽鲜,每年因误食有毒野菜中毒的事件却屡见不鲜。
4月14日,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宋少华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近期医院急诊科就接诊了几例因为吃构树穗入院治疗的患者,轻者出现了皮疹、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重者甚至因为胸闷心慌进了ICU(重症监护室)。
“每年因误食有毒野菜导致中毒的案例频发,主要是因为可食用野菜与有毒野菜外观相似,容易混淆。”4月14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中药师闫雪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常见的野菜有荠菜、马齿苋、蒲公英、榆钱、香椿、野葱等,但部分野菜存在易混淆的有毒植物。例如白花曼陀罗的花与百合花外观类似,其花苞形似秋葵,而它的幼苗容易被误认为多种可食用的野菜,误食会引起全身中毒,表现有口干、吞咽困难、心动过速、烦躁等,严重者可能昏迷、休克。皮肤接触海芋的汁液则可能引发瘙痒、刺痛和肿胀,其根部形态与芋头相似,误食会出现舌头麻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能出现窒息。
闫雪告诉记者,此前医院接诊过一例因五指毛桃(粗叶榕的根)混有钩吻(断肠草)根部泡酒饮用后中毒的患者,因为钩吻是藤本类植物,与周围的植物互相缠绕,攀援生长,民众在自行采挖的过程中如未能详细辨别,有可能发生误服。另外,钩吻开花的时间和花的外观与与金银花、山银花相似,容易被认作是清热解毒的金银花、山银花而被采摘误服。
钩吻(断肠草)植物和金银花、山银花植物的区别。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广东省常见有毒植物宣传册”图
对于那些没有见过的或无法确认安全性的野菜,公众应避免自行采摘,过敏体质者更应谨慎。宋少华表示,在野外识别可食用野菜时,应避开有臭味或刺激性气味、叶片不规则或锯齿状、以及开花的植物。采摘后,务必通过焯水处理至少一分钟,以去除潜在的影响健康的物质如有毒生物碱、草酸和亚硝酸盐等,从而确保食用安全。
(责编:荆雪涛)
本文由作者笔名:都市女 于 2025-04-18 21:59:10发表在本站,非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dushinv.com/news/8445.html
一降一取消,公立医院看病费用新变化2025-04-18
医院皮肤科脱发患者增多,为什么一到春天易“头秃”?2025-04-18
2024年我国医疗队在外接生新生儿6.38万人次2025-04-18
连续打嗝8个月是什么感受?麻醉医生帮“止嗝”2025-04-18
药品追溯码:让每盒药“来源可查,去向可追”2025-04-18
“记忆会迷路,但爱能找到家”,宁波首个AD诊疗病房启用2025-04-18
预计到2050年长寿经济将突破250万亿2025-04-18
25元/支!深圳水痘疫苗“低价”中标,释放什么信号?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