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今天挑战了一台高难度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一侧冠状动脉全部堵塞,另一侧还有动脉瘤,如果不打通冠状动脉,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堪忧。在救治患者时,团队使用了联影首创的‘零噪声’数字造影成像(DSA)设备,在不损失影像细节的同时,消除传统DSA设备的‘噪声’,图像更清晰,辐射剂量更低。” 2月1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刚下手术,就把这一好消息兴奋地告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2月1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右)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教授(中)团队完成“零噪声”DSA复杂冠脉介入手术。受访者供图
“‘零噪声’并非大众理解的声音维度,而是画面的清晰度。DSA设备血管造影的图像进行优化处理后,图像中的干扰性噪点几乎完全消失,让DSA设备的图像空间分辨率提升57%,信噪比提升超过4倍,呈现出更清晰的影像。与此同时,造影辐射剂量降低至少70%。”联影医疗X射线事业部总裁向军介绍,这有点类似于手机拍照,用有限的图片感应器显示出更加清晰逼真的影像。
“零噪声DSA有效地将辐射剂量降低了70%以上,这意味着在同等图像质量下,可以大大提升患者的医疗体验,减少手术后的副作用和并发症,提高单次手术的总体安全性。”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教授表示。
葛均波院士表示,“零噪声”下的冠脉造影图像质量非常好,这项技术解决了临床中“清晰度与辐射剂量难以兼得”的痛点。以往为了高清晰度,就要提高辐射剂量;若是降低辐射剂量,清晰度就要大打折扣。如今,这一“两难”问题被突破,为复杂病变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全新工具。凭借该技术,也许有一天孕妇能在不影响胎儿的情况下接受心血管造影,医生也可以摆脱沉重的铅衣,将医患双方的辐射风险降至新低。
“这是自1895年伦琴发明X射线130年以来的一大重要突破。在心血管领域,中国本土研发的‘零噪声’DSA的出现,就像DeepSeek之于OpenAI一样。”葛均波院士说。
(责编:荆雪涛)
本文由作者笔名:都市女 于 2025-03-23 12:54:10发表在本站,非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dushinv.com/news/8273.html
最新研究:20年间全球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近乎翻倍2025-11-19
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调整:地贫、桥本等疾病标准放宽2025-11-19
黄奇帆:中国制造业正经历新格局下的三大转型2025-11-19
潜意识、负面思维、系统失衡……“心病”从何而来?2025-11-19
医生被AI换脸用于虚假宣传,网信部门高压严管2025-11-19
寒潮预警连续发布,外出重点护好头和颈2025-11-19
一到冬天总感冒,可能是你的鼻腔先“破防”了2025-11-19
我国仿制药产业经历变革,国产仿制药进入“抢滩时代”202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