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后进入心脑血管高风险期,做好慢病健康管理

时间:2025-09-22 10:48:18点击:0健康头条

“40岁以上人群进入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期,这一年龄段人群面临血压、血脂、血糖异常以及工作压力增大等多重风险,患病率明显上升,是慢病防控的关键人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马长生教授在一场名为“心路”的公益项目活动现场表示。当天的活动由北京大医公益基金会主办、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指导、晖致医药支持。

心脑血管疾病并非完全悄无声息。马长生以心肌梗死为例指出:“四五十岁人群要发生心肌梗死,提前两三周甚至一个月就会有症状”,如胸痛、胸闷、嗓子紧、颈部有掐扼感等。遗憾的是,由于健康知识不足,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些可能是心梗前兆。他强调,意识到症状并及时就医,就可以通过干预和治疗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马长生认为,当前40岁以上人群健康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健康素养不足”,对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缺乏系统认知和规范管理,用药依从性虽有改善但仍不理想。他提出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提升,增强早诊早治意识;二是推动政策创新,如将健康管理和服药依从性与医保激励相结合,提高人群规范管理率。马长生进一步表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将继续协同***、社会组织及媒体等各方资源,共同推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心血管病防治体系升级,构建高效、可及的高质量慢病管理模式。

据悉,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在一级预防方面出台了多项指南和专家共识,包括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为临床实践和公众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组织专家在全国各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等。

最后,马长生为40岁以上人群提出健康建议:“管住嘴、迈开腿、不吸烟”。他详细解释说:“管住嘴”是指要保证营养丰富但不吃胖;“迈开腿”则是要坚持运动,通常每天走1万步为宜(老年人可适当减少);“不吸烟”尤其要关注中年男性和女性吸烟率的控制。他还建议将高血压管理纳入社会支持体系,鼓励单位员工定期测量血压,就像管理近视一样重视血压管理。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