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97次,这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医生陈泓羊献血的次数。
3月18日,这位累计献血3.5万毫升的“热血医生”陈泓羊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从2008年高考结束,他就去进行了人生中第一次献血。“当时觉得献血很有意义,后来就决定每年一次定期捐献全血。”
而在成为临床医生之后,尤其是在麻醉科,常年面对创伤、产科大出血等危急重症,陈泓羊更懂得了血液的珍贵。
2019年冬天,一位10岁小男孩因车祸出现失血性休克,陈泓羊和同事们边手术边输血,成功挽救了小男孩的生命。“从那以后,我从最初的全血捐献,开始定期每个月捐献血小板,希望能够及时帮助更多的人。”2021年在援藏期间,他在海拔4650米的手术室里亲历患者因血液短缺被迫转院的惊险时刻,这段经历更是让陈泓羊将血小板捐献提升至每半月一次。
根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 18467-2011),献全血是指捐献血液全部成分,每次可以捐献200、300或400毫升,血液采集时间约为4—10分钟,两次献血之间需要间隔6个月。捐献单采血小板是指捐献血液中血小板、血浆成分,每次可以捐献1至2个治疗量,血液采集时间约为40—90分钟,两次献血之间需要间隔2周。
就在上周,陈泓羊收到了自己的体检报告,“各项指标完全健康。”他告诉记者,血液成分本就有代谢周期,合理献血其实无损健康。面对55岁的法定献血年龄上限,陈泓羊则表示“只要身体允许,就会一直献下去。”
目前,他已荣获两次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翻开“全国电子无偿献血证”,97次捐献记录赫然在目。按国家统计标准,这位青年医师已提前达到第三次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申报标准。
在陈泓羊看来,荣誉只是意外收获:“重要的是让更多人明白,定期献血既能挽救生命,也是健康可持续的公益行为。”他也愿意一直坚持下去,用滚烫热血为生命搭建起温暖的桥梁。
(责编:荆雪涛)
本文由作者笔名:都市女 于 2025-03-23 12:53:53发表在本站,非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dushinv.com/news/8242.html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5%以上2025-09-19
秋季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期,处理食物要生熟分开2025-09-19
医生完成百例机器人胃癌手术:手术更精准、出血量更少2025-09-19
无糖饮料当水喝,当心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025-09-19
“没有任何征兆”却确诊胃癌晚期?这些信号别忽视2025-09-19
吃糖会得糖尿病?水果越甜糖越多?关于吃糖的八个真相2025-09-19
睡得晚和睡得少哪个伤害大?专家:都会引发炎症反应2025-09-19
00后女孩频繁染发致肾炎,医生:每年别超2次2025-09-19